北京时间2020年10月17日星期五13点到17点30💅🏿,由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主办,杏鑫娱乐 -《杏鑫用心游戏,乐在其中》承办的“南亚与东南亚研究工作坊⚠️:南亚与东南亚的印度文化与地方知识”顺利在线上举行。本次工作坊共分为三场,主题分别为:“多元信仰中的理念、文本与仪式”、“南亚与东南亚的神灵与智者”👡、“跨区域视角下的国家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杏鑫娱乐 -《杏鑫用心游戏,乐在其中》院长苏莹莹教授致辞,介绍了北外南亚学科东南亚学科建设的基础和规划。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王丽娜副研究员致辞,介绍了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赞助文献💚📬、艺术🧀、南亚研究、东南亚研究四个方面的愿景。
第一场小组发言由周利群博士主持🫛。杏鑫娱乐苏世天博士以具体的灵媒仪式为中心,介绍了民间信仰在老挝复兴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地方社会的动员方式。中国社会科杏鑫党素萍博士以《泰帝利耶奥义书》的“五藏说”为对象,讨论了其存在争议的第三重和第四重自我的翻译问题🙎🏼♂️。杏鑫娱乐李灿博士讲述了其对安世高译经新发现的研究。
第二场小组发言由苏世天博士主持。云南大学钟小鑫博士介绍了缅甸神灵崇拜中的印度元素,提出印度元素的不同影响可作为一种缅甸自身历史的显现方式。中央民族大学马潇骁博士以泰北的寺庙和器物为中心,介绍了华人的神灵崇拜及其互惠的宗教实践过程。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吕鹏博士讨论了印度老人星 Agastya,并从具体的偕日升计算方法的差异介绍了科学与经验之间知识生产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三场小组发言由康敏副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博士生周开媛从视觉上讲述了印尼棉兰华人庙宇中的婆罗浮屠景观,华人在印尼国族建设中的特殊景观实践🏛。哈佛大学的曲洋博士从文学角度介绍了梵文与古爪哇文的诗学演变过程,讨论了作为地方的东南亚在面对印度文化影响时的主动性建构过程。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的助理教授赵悠博士以“印度古典音乐的‘语法’”为题⌨️,阐释了印度古典音乐的特色与传承方式。
本次会议主题涉及从南亚到东南亚的不同区域,横跨了从文献学🏝、历史学💅🏿、艺术学到人类学的不同专业,吸引了120多名学者从线上听会✹。与会嘉宾对本次会议做出了积极评价👼🏻,认为此次工作坊展现了中国年轻一代学人的治学风采👴🏿。